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诈骗行为涉及的财物数额已达到法律规定的“较大”标准,如果行为人满足特定条件,也可以获得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的结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这些情况包括:
- 行为人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例如自首、立功或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
- 在一审宣判前,行为人已经全部退赃或退赔,表现出积极的补救行为。
- 行为人在犯罪中没有参与分赃或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显示出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较小。
- 被害人对行为人表示谅解,这可能基于行为人的诚恳道歉、赔偿损失或其他和解行为。
- 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诈骗罪,但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
此外,对于恶意透支的情况,如果在提起公诉前行为人已经全部归还透支款项,或存在其他情节轻微的情形,也可以不起诉。如果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如果行为人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则不适用此规定。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3132.html
辩护人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充分利用上述法律规定,为行为人争取最有利的结果。通过展示行为人的悔罪表现、退赃退赔行为以及获得被害人谅解的情况,辩护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被告人争取到最合理的判决结果,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实施。同时,这也有助于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随着法律实践的不断发展,对诈骗罪的理解和适用也将逐渐形成更加明确和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3132.html 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3132.html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评论